4月28日,学校举行2020年度本科教学工作暨表彰大会,我院马擎宇、周静怡老师获得教学标兵称号和研究生“课程思政”示范课及最美课堂奖,于华溢老师获评课程思政优秀教师二等奖,李子龙老师获评课程思政优秀教师三等奖。今天推送于华溢老师的先进事迹。
于华溢现为我院国际法学系讲师,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博士,德国马普学会比较公法和国际法研究所访问学者,中国法学会国际法研究中心研究员,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。发表《数据立法域外适用现象及中国因应策略》等中英文论文4篇;主持《“一带一路”发展战略中投资争议解决机制研究》等课题项目5项;主持并参与市级和校级教改项目3项。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法、国际投资法、争端解决机制、全球数据治理等。主要讲授课程为国际经济法、国际公法、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等。其主要事迹有:
第一,坚持“立德树人、德法兼修”的育人观。于华溢教师在课程设计上,积极推动思政理论进课堂,把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经验融贯于课程之中,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、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理论与教学环节紧密结合。在法学专业课教学中,充分发掘和运用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,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融入知识、融入本科教学的日常活动。
第二,注重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。于华溢教师注重以问题为导向,开展专题式教学,在课堂上经常在理论讲授中结合社会热点和前沿问题,例如引导学生以法学视野、国际视角看待“疫情后的国际关系”“中美贸易战的国际法问题”“南海仲裁案的适法性”“WTO体制改革对多边关系的影响”等问题,积极探索契合青年学生特点的教学形式,通过喜闻乐见的授课方式把课讲好、讲活,让学生愿意听、愿意学。
第三,做到教研相长,将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。于华溢教师注重理论研究和课堂教学的相辅相成,将多个科研项目的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,例如在国际法课程中融入了《国内法域外适用和涉外法治互动发展研究》课题项目中关于法律域外适用的内容;在国际经济法课程中融入了《数字产业国际投资争议解决机制研究》课题项目中投资争端解决的内容。以此在课堂授课中能将科研前沿成果转变为课堂内容,实现“教”与“研”的有机结合。
第四,积极推进学生国际化培养。于华溢教师主持《“国际型、多语种”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》《涉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》等多个教育教学改革项目,积极推进培育具有国际视野、国际竞争力的法治人才。于华溢老师在课堂内外多次跟学生分享自身参与国际访学的经验,鼓励学生们立足当下、融通中外,在校期间以开拓国际化视野、提升国际竞争力为目标,积极参与国际间交流交换学习,参与国际化实习实践,在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中实现国际化的联合培养。
分享到: